3月20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提升中药质量,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为加快提升中药质量、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提升中药质量为基础,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体制机制改革为保障,实现常用中药材规范种植和稳定供给,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形成传承创新并重、布局结构合理、装备制造先进、质量安全可靠、竞争能力强的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格局,更好增进人民健康福祉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二、加强中药资源保护利用
(一)加大中药资源保护力度。
(二)规范珍稀中药资源开发利用。
(三)推进中药资源统计监测。加强中药资源数据库建设,促进数据共享。
三、提升中药材产业发展水平
(四)发展中药材现代种业。
(五)推进中药材生态种植养殖。
(六)加强中药材流通和储备体系建设。
四、加快推进中药产业转型升级
(七)优化产业结构布局。持续更新中药产业链图谱,促进中药产业链强链补链,培育壮大“链主”和“链长”企业,发展优势产业集群。打造民族药特色产业高地。专注创新和特色化发展,深耕细分领域,培育发展一批中药领域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鼓励战略性并购重组和资源整合,培优扶强龙头企业。以“中药+”促进产业延链发展,丰富保健食品、食药物质等产品高质量供给。研究制定推动中药工业企业全产业链布局的政策。
(八)提升中药制造品质。推进中药工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运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赋能全产业链,建设高水平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绿色工厂。支持中药企业向中药材产地延伸产业链,健全全产业链追溯体系,提升中药生产全过程质量控制水平。统筹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围绕中药制造业领域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典型场景编制攻关清单,突破一批关键技术、产品和装备。
(九)培育名优中药品种。
(十)打造知名中药品牌。
五、推进中药药品价值评估和配备使用
(十一)强化临床价值评估。
(十二)加强中药配备使用。强化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处方集的临床指导作用。加强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诊疗规范和指南的运用。优化中药集中采购、招标采购政策,实现优质优价。推动实施中成药全过程赋码监测,并探索应用于中药饮片管理,促进道地药材、中药创新药、中药改良型新药和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的配备使用。支持特色优势医疗机构中药制剂依法调剂使用。鼓励建设基层共享中药房。
六、推进中药科技创新
(十三)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构建中医药临床试验网络和资源库,完善临床资源信息化平台,推进跨区域临床资源协商调配。强化中药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研究探索企业主导的中药重大科研选题机制,提升技术攻关、中试验证和产业化能力,加快推进绿色智能制造和关键装备研发应用。
(十四)加强中药创新研发。加大国家科技计划对中药的支持力度,深化中药作用机理和质量控制研究,推进中药材种质资源创新和生态栽培、中药资源循环利用以及中药科学监管、临床价值提升等关键技术攻关。
七、强化中药质量监管
(十五)完善中药标准体系。持续实施中药标准化行动。完善国家中药材质量规范、种子种苗标准。修订完善《国家中药饮片炮制规范》。优化中药药用辅料、包装材料质量标准。加强中药国家标准、地方标准以及中医药行业标准统筹管理。完善中药国家标准动态数据库,加快中药数字化标准推广。
(十六)健全中药监管体系。加强中药产品生产流通使用全生命周期监管。持续优化审评审批流程,进一步加快中药新药上市。针对病证结合类中药,加快建设突出临床价值的技术审评标准体系。优化中药生产工艺变更管理。加强中成药说明书管理。理顺中药品种保护审评管理体制。逐步完善中成药批准文号退出机制,指导改良一批,依法淘汰一批。进一步优化和规范医疗机构中药制剂注册管理。
八、推动中药开放发展
(十七)促进更高水平开放。完善中医药国际合作机制,发展中医药服务贸易,推动中医药开放创新发展。高质量推进中医药“走出去”,推动中药产品国际注册和市场开拓。
(十八)维护产业发展安全。综合运用专利、商标、地理标志、植物新品种权、科技秘密定密、商业秘密、中药品种保护、传统知识保护等方式,完善中药领域保护体系。加强中药资源、核心技术工艺保护力度。结合中药行业管理,建立健全产业安全风险评估机制。
九、提高综合治理能力和保障水平
(十九)加强统筹领导。强化中药管理和产业发展重大战略、规划、政策的顶层设计和系统集成。
(二十)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中药产业人才培养体系,加大人才培养、培训、选拔力度,扩大岗位供给。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推进中药相关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支持中药学一流学科、一流专业和博士点布局建设,培养更多复合型人才。完善高校、科研院所与中药企业的人员柔性流动机制。建设一批老药工传承工作室。培养一批中药领域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卓越工程师,培育造就一批中药领域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
(二十一)加强资金支持。统筹多渠道资金支持中药产业发展,加强相关产业政策集成。
国家政策驱动下,中药服务规范化已成必然趋势,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中药流转全程可追溯、风险实时预警、责任清晰划分,保障中药从开具到配送的每个环节合规可控也将成为各企业的规划重点。
对此,作为中药代煎配送领域的数字化先锋,SCMsafe链四方积极响应政策号召,依托AI、区块链等核心技术,为医疗机构、代煎中心及物流企业提供一站式合规解决方案,助力行业高效转型!
- 全程可视化:“一袋一码”关联处方、代煎单、快递单,患者与医疗机构可实时查看流转轨迹与温控数据,确保用药安全透明。
- AI+区块链双效风控:AI大模型实时监控煎药温度、配送时效等风险点,自动预警异常;区块链技术保障数据不可篡改,责任可追溯。
- 多方协同监管:平台打通医院、代煎中心、物流、监管部门数据链,支持资质备案、合规检查与公众监督,降低违规风险,提高中药质量安全。
- 全链合规,生态共建:覆盖全国600+云仓、3000+冷链车,精准触达60万+医疗机构,确保“最后一公里”配送安全。联合政府、药企、物流共建行业生态,推动中药服务标准化、智能化发展。